有好多同行问我关于无功补偿的问题,有新入行的年轻朋友问,也有老电工师傅问,而且问的人还不少,我想有必要和师傅们探讨一下了。问,电容补偿柜上电流表上的电流是什么电流?这个电流功吗?这个电流是电容电流,也叫无功电流,无功电流是不有用功的。之所以进行电容无功补偿,是因为在我们的电力负载中,好多都是感性负载,譬如,电动机,压缩机,继电器等等,感性负载在消耗有用功的同时也消耗无用功。由于电容电流超前于电压90度,而感性电流滞后于电压90度,也就是说电容补偿电流是用来抵消感性电流的,用来提高功率因数的,提高变压器的负载能力,改善用电质量的。
废旧电缆利用方法
1.手工剥皮法:该法采用人工进行剥皮,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工人的操作环境较差;
2.焚烧法:焚烧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使废线缆的塑料皮燃烧,然后其中的铜,但产生的烟气污染极为严重,同时 ,在焚烧过程中铜线的表面严重氧化,降低了金属率,该法已经被各国严格禁止;
3.机械剥皮法:采用线缆剥皮机进行,该法仍需要人工操作,属半机械化,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只适用粗径线缆;
4.化学法:化学法废线缆技术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些 曾进行研究,我国在“八五”期间也进行过研究。该法有一个的缺点是产生的废液无法,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故很少采用;
5.冷冻法:该法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采用液氮制冷剂,使废线缆在极低的温度下变脆,然后经过破碎和震动,使塑料皮与铜线段分离,我国在“八五”期间也曾经立项研究,但此法的缺点是成本高,难以进行工业化的生产
宁夏中卫积压电缆光伏板( /动态)电力电缆的使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879年,美国发明家t.a.爱迪生在铜棒上包绕黄麻并将其穿入铁管内,然后填充沥青混合物制成电缆。他将此电缆敷设于纽约,创了地下输电。次年,英国人卡伦德发明沥青浸渍纸绝缘电力电缆。1889年,英国人s.z.费兰梯在伦敦与德特福德之间敷设了10千伏油浸纸绝缘电缆。1908年,英国建成20千伏电缆网。电力电缆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1911年,德国敷设成60千伏高压电缆,始了高压电缆的发展。1913年,德国人m.霍希施泰特研制成分相屏蔽电缆,改善了电缆内部电场分布,消除了绝缘表面的正切应力,成为电力电缆发展中的里程碑。1952年,瑞典在北部发电厂敷设了380千伏超高压电缆,实现了超高压电缆的应用。
1在高压带电区域内部分停电工作时,人体与带电部分,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作业时并必须有人监护。变配电室内、外高压部分及线路,停电工作时:1切断有关电源,操作手柄应上锁或挂标示牌。2验电时应戴绝缘手套,按电压等级使用验电器,在设备两侧各相或线路各相分别验电。3验明设备或线路确认无电后,即将检修设备或线路短路接地。4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拆除时顺序相反。拆、接时均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了解接触器我们也要了解停止按钮,启动按钮,熔断器,还有接触器我们各自要了解清楚各自的原理,下面讲一下。停止按钮停止按钮接线要接常闭触点,什么叫常闭?你们可以这样理解,停止按钮如果我们不按它,停止按钮一直是通的,按下停止按钮断,松停止按钮还是通的,这样很好理解吧。启动按钮启动按钮我们接线要接常触点,常你也可以跟停止按钮一样理解,启动按钮我们不按一直是断的,按动启动按钮,线路通,松以后线路断,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也就是一瞬间的断和,这样理解吧。正半周时,二极管导通,对C充电;负半周和输入电压较小时,二极管截止,C对R放电。在R两端得到的电压包含的频率成分很多,经过电容C滤除了高频部分,再经过隔直流电容C0的隔直流作用,在输出端就可得到还原的低频信号。调频和鉴频电路调频是使载波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而振幅则保持不变。鉴频则是从调频波中解调出原来的低频信号,它的过程和调频正好相反。调频电路能够完成调频功能的电路就叫调频器或调频电路。常用的调频方法是直接调频法,也就是用调制信号直接改变载波振荡器频率的方法。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是继电器控制系统中比较经典的一个电路,初学的朋友可能觉得有点难度,下面咱们就用图解的方式讲解一下这个电路图。即为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图,QS为断路器,KM1主接触器,KM2星形连接接触器,KM3角形连接接触器,FR热继电器,KT时间继电器(通电延时型),SB1停止按钮,SB2启动按钮。给图中带电部分标上颜色。,合上断路器QS。,按下启动按钮SB2,从图中红色线可以看出,主接触器KM1吸合,自保。现在的关柜发生凝露现象是很少见的,关柜如果发生凝露现象不仅会大大影响供电的安全性,而且也能间接反应出关柜系统上的问题。关于关柜凝露现象的那些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关柜凝露现象的原因和特点。1,关柜凝露现象原因。一般而言,关柜很少出现凝露现象。当关柜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如果不及时就会发生凝露。2,关柜凝露特点:常见于工作环境潮湿的场所和相对闭塞通风 的地下室。关柜凝露现象南方发生情况多于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