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相同一次额定电流、相同额定输出容量的情况下,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采用1A或5A,其结构和特性有较大的不同。采用1A比采用5A,其结构和特性有较大的不同。采用1A比采用5A的电流互感器匝数比大5倍,二次绕组匝数大5倍,路电压高,内阻大,励磁电流小,的难度大,价格略高。但采用1A可以大幅度降低电缆中的有功损耗(降低到采用5A的1/25),在相同条件下,可增加电流回路电缆的允许长度。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采用1A或是5A,需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用途:
结构: 工作电容:52±4PF/km
绝缘电阻:大于10000MΩ.km
1. 对绞绝缘线芯2.聚酯薄膜3.铝箔4.纵放铜丝5.护套 CPEV 5*2*0.9 外径11.5mm 护套厚度1.3mm因为每个线圈上所分配到的电压与线圈阻抗成正比,2个电器动作是有先有后,不可能同时吸合。m415961.html如交流接触器K2先吸合,由于K2的磁路闭合,线圈电感显着增加,从而使另一个接触器K1线圈电压达不到动作电压。故2个电器需要同时动作时其线圈应并联连接。图3还有就是控制电路为交流220V单相时,线圈没放在N端。这也好理解,和照明电路相似,关控制火线,负载接零线端。见所示。为正确的设计。图43.在控制电路中应避免出现寄生回路在控制电路的动作过程中,意外接通的电路叫寄生回路。我认识的很多工程师,都卡在这个关节到了技术瓶颈。这个瓶颈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平时项目用不到太多 功能是一部分原因,但我个人认为主要还在于单纯从PLC角度学习的话,到一定程度上技术天花板的形成主要是看法和理念的限制,既然说到了PLC的学习,那么对这一个分水岭的突破也谈一下理解和看法。越过分水岭。如果说PLC入门一端的基础是继电器组成的硬件回路,那么其通往高手之路的另外一端则与软件工程息息相关。虽然PLC是从继电器回路抽象出来的,但随着抽象完成,他也就成了一个软件的工程,而工程师们所的plc编程,本质上也就是软件设计的一种,从根本上,依然离不软件工程的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