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时需要注意市电的有效值为220V,其峰值电压为311V,以此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每个电阻的瞬时功率为228mw,严重超过了电阻的额定功率,因此使用是存在危险的。光耦的过零点反应速度慢,TZA上升沿时间长。实际测试发现光耦过零点上升沿和下降沿的跳变时间为120us左右(高低电平压差为3.3V)。对于一般的应用可以接受,但是对于通信中的同步应用该反应时间将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因为在120us内都可以认为是发生了过零事件,也就是说我对过零的判断可能存在达120us的偏差。
废旧电缆利用方法
湖北荆州废电缆( /动态)废电缆低压电缆( /动态) 我个人的喜好是使用箭头代表电源,我也没遇到过哪一位工程师喜欢R1和R2那样欧洲画法的电阻,甚至Altium里的可变电阻符号R3也没有意义,除非它有三个脚,或者在封装上把两个脚短接在一起。我也喜欢晶体管上的圆圈、短引脚、字母N或P清晰地显示MOSFET的类型,以及有助于显示管子类型的栅极引脚,可以翻转的P沟道类型,以便源极位于上面,因为更多的正电源也在上面。我很欣赏Altium/CircuitStudio显示体二极管。二极管从正向导通到截止有一个反向恢复过程在上图所示的硅二极管电路中加入一个如下图所示的输入电压。在0―t1时间内,输入为+VF,二极管导通,电路中有电流流通。设VD为二极管正向压降(硅管为0.7V左右),当VF远大于VD时,VD可略去不计,则在t1时,V1突然从+VF变为-VR。在理想情况下,二极管将立刻转为截止,电路中应只有很小的反向电流。但实际情况是,二极管并不立刻截止,而是先由正向的IF变到一个很大的反向电流IR=VR/RL,这个电流维持一段时间tS后才始逐渐下降,再经过tt后,下降到一个很小的数值0.1IR,这时二极管才进人反向截止状态,如下图所示。像我这块就是低电平使能,写程序的话,我们可以用十六进制的代码写,任意一个十六进制的数都可以拆分成八位的二进制数,而计算机只识别二进制,这样我们可以直接控制LED灯。比如我现在写一个代码P1=0xfe, ,正好对应八个LED灯, 一位是零,那么也就是 一个LED灯亮了,其余的则是全灭状态。现在我们可以玩玩灯,看一下这个程序:看主函数main里面的代码,P1=0xff说明 始是全灭状态,定义一个for循环,以八位为一个循环,当然也可以看到, 重要的便是P1=P1》1 体向右移位,比如说移位一次,那么就会变成01111111,那么就会有一个 两个灯亮,以此类推下去,等就会逐渐亮起来。发送向SBUF写入一个数据就启动串口发送,同时将TB8写入输出移位寄存器第9位。始时,SEND和DATA都是低电平,把起始位输出到TXD。DATA为高,次移位时,将“1”移入输出移位寄存器的第9位,以后每次移位,左边移入“0”,当TB8移到输出位时,其左边是一个“1”和全“0”。检测到此条件,再进行 一次移位,/SEND=1,DATA=0,输出停止位,置TI=1。接收置REN=1,与方式1类似,接收器以波特率的16倍速率采样RXD端。在文章关,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水晶头需要用到的工具——网线钳。这不是多么高科技的东西,价格也不贵,普通用户都能接受,从网上或是线下都能到。我们主要用到网线钳的三个功能——剥线、剪线和水晶头。其中 一个功能,是网线钳独有的,也是它的主要功能。在水晶头的过程中,只需要用到网线钳,其它的都不需要哦~水晶头,利用的就是水晶头槽这一部分。网线钳一般带有多种规格的槽(大小不同),但网线时,我们只需要用到8P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