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其出水水质比好氧法略差。好氧法出水水质好,启动时间短(通常需2~4周)。但好氧法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在污水厂,很大的一块成本就是用于曝气池的电耗上。按目前的技术水平,一般认为BOD51mg/L,采用好氧法在费用上是适宜的,而BOD51mg/L时,采用厌氧法适宜。鉴于垃圾渗滤液的BOD5通常都大于1mg/L,垃圾渗滤液首先要采用厌氧法。单独使用厌氧法或好氧法对于垃圾渗滤液而言都是不合时宜的。综上所述,该船舶舱底废水是一种含有固体悬浮物的高浓度含油废水。众所周知,舱底水温度一般保持在4~6℃范围内[2,3]。且P:C和P:M在4~55℃范围内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4,5]。考虑到工艺成本和效果,本文在45℃下考查P:C和P:M用量及pH分别对该污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基于P:C的絮凝工艺:P:C用量的影响(pH为7.5);BpH的影响(P:C为2mg/L)由:知,随着P:C用量从1mg/L增加到15mg/L,COD去除率从3.7%快速增至4.8%;P:C为2mg/L时,COD去除率为46.6%,COD为2,487mg/L;P:C继续从4mg/L增至1,mg/L,COD去除率从53.3%缓慢增至58.5%。 氨氮去除剂是为解决水中氨氮去除困难而专门研制的一种剂。它是一种具有特殊骨架结构的高分子无机化合物。 总需氧量TOD:是指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在9度温度下使一定量水样汽化,其中有机物燃烧,再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要的氧量。总有机碳TOC: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水中有机物总量。有机氮:是反映水中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含氮有机物总量的一个水质指标。可逐步为NH4+、NHNO3-、NO2-等形态,NH4+、NH3为氨氮,NO2-为亚氮,NO3-为氮。影响因素分析2.1水质对膜系统的影响膜系统根据筛分、截留、吸附等机理对原水进行,正常生产运行情况下膜不易被堵塞,但当进水水质恶化或污染物浓度超出设计值时,膜系统会受到较大影响,致使膜受到污染或损坏,所以稳定、良好的进水水质是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深度系统的进水是生化系统的出水,生化出水水质受到蒸氨废水、工艺控制、混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质复杂多变。深度系统进水含有有机物、微生物、无机盐、胶体、絮凝剂等多种物质。 氨氮去除率在90%以上。同时,对重金属离子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外观为灰白色颗粒,有一定的鼻气味,易溶于水。又称氨氮降解剂。 欢迎光临##双台子固体过滤式氨氮去除剂##集团股份 目前,高浓度有机废水,大多采用传统的生物法。该类方法本身存在较大问题,以广泛应用的::/O法为例,根据实际运行状况,存在反应池容积较大、能耗较高、污泥回流量大、脱氮效果有限等缺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包括传统的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的创新和,新型的膜分离法以及以上方法的组合工艺。浓度有机废水技术传统生物法存在缺陷,本文主要介绍的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重点介绍了膜分离法的应用。各方法优缺点并存,在实际工程运作中,需要仔细分析废水水质,合理选择和设计技术方案。1生物法生物法技术成熟,效果稳定,主要分为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好氧法与利用厌氧微生物的厌氧法。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大量有机以及少量无机物质为新陈代谢的底物,净化了水质同时了自身。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新型生物工艺的发以及传统生物法与其他技术的组合应用。好氧生物工艺的发应用起步较早,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各高浓度有机废水领域。单一好氧工艺效果有限,与其它工艺组合使用是其发展趋势。注入电子的量子产率为:Фinj=Kinj/(-1+Kinj)式中:Kinj为注入电子的速率常数;为激发态寿命。可见电子注入速率常数越高,激发态寿命越长,则量子产率越大。从试验测得RuL2(H2O)2(L=2,2-bipyridy-4,4-dicarboxylate)的r=59ns,Kinj1.4111s-1,Фinj99.9%,由此可知,敏化剂上产生的光生电子几乎全部传递到了TiO2的导带上,获得了较高的量子产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