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顾近年的事件,误判断、误短接的事件频频发生:笔者多次听闻误短接运行关回路的事件,误短接热备用中的发电机出口关合闸回路端子造成发电机“变电动机”运行的事件有之,误短接运行中的GIS关跳闸回路导致关无保护跳闸的事件有之……电工培训漫天飞的时代,我们却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培训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从近年发生的事件来看,很多事件基本是因为违章、违规、误操作造成,而根源却是安全意识的缺失和质疑精神的缺位。
废旧电缆利用方法
辽宁铁岭电缆电线同轴电缆电力电缆的使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879年,美国发明家t.a.爱迪生在铜棒上包绕黄麻并将其穿入铁管内,然后填充沥青混合物制成电缆。他将此电缆敷设于纽约,创了地下输电。次年,英国人卡伦德发明沥青浸渍纸绝缘电力电缆。1889年,英国人s.z.费兰梯在伦敦与德特福德之间敷设了10千伏油浸纸绝缘电缆。1908年,英国建成20千伏电缆网。电力电缆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1911年,德国敷设成60千伏高压电缆,始了高压电缆的发展。1913年,德国人m.霍希施泰特研制成分相屏蔽电缆,改善了电缆内部电场分布,消除了绝缘表面的正切应力,成为电力电缆发展中的里程碑。1952年,瑞典在北部发电厂敷设了380千伏超高压电缆,实现了超高压电缆的应用。 电动机起动时热继电器无法进行过载保护)。配套方法三:热继电器经过电流互感器接入,起动时间用中间继电器将继电器热元件接线端子短接,正常运行时再断中间继电器(说明:用于长时间的起动,需要配套时间继电器,可用于反复起动过程。电动机起动时热继电器无法进行过载保护)。采用脱扣级别为30的热继电器(说明:用于长时间的起动,需要配套时间继电器,可用于反复起动过程。电动机起动时热继电器无法进行过载保护)。接线。将兆欧表“接地”端子与接地线或金属屏蔽层相连接,将“线路(L)”端子与电缆一相导体相连接,。图手摇式兆欧表测量电缆绝缘电阻接线图测试。转动兆欧表把手,使转速达到并保持120r/min转速,记录下该相导体对地或金属屏蔽的绝缘电阻值。读取绝缘电阻值后,应一边慢摇,一边断兆欧表“线路(L)”端子与电缆A相导体之间的连接,然后停止转动把手,再断兆欧表“接地”端子与接地线或金属屏蔽层的连接,其目的是避免电缆线路上剩余电荷的反冲造成兆欧表损坏。”事故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配电箱总关合闸、控制裸露线头的关事故时合闸变压器接线端火线未接、带电的裸露线头死者在攀爬时下颌触碰带电导线线头触电死亡。关未分闸、带电的裸露线头、人员攀爬时触碰带电导线线头、老电工冰凉的遗体、悲伤的亲人……勾勒出一幅令人心疼的人间惨剧。我们不禁反问,从接到维修指令到具体检修,这么多环节,竟层层失效,究竟是为什么?如果把以上导致触电事故的因素用连锁的多米诺骨牌来描述的话,那么只要能移去中间的一块骨牌,那该起触电事故或许不会发生:如果作业者能辨识出带电作业误碰触电风险,能切断电源,停电作业,或许悲剧可以避免;如果老电工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到位,监护人员监护到位,或许鲜活的生命不会消逝;如果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能严格执行规程制度,按规程规矩事、拒绝违章,或许触电风险完全可以预防。两者之间经过一条通信线路(通常是RS422)在一起,使得它们得以共享所有的信息资源。也就是说,PLC中所有供用户使用的软件资源,即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定时器、计数器等,在GOT中也有完全相同的一套镜像。其中任何一台计算机,无论因何种原因,以何种方式,改变了任何资源中的任何信息,都会在另一台计算机中立即被复制。也可以说,因为两者之间的即时通信,使得两者的信息资源互为镜像。这种既独立又分工的协作关系,使得它们能够出色地完成共同的任务。换向器由两个半圆段构成,连接处由绝缘材料隔,两段换向器转动分别与碳刷连接,碳刷会重复连接到符合推动力的那段换向器,这样重复电机就转动起来了。无刷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是采用电子换向,没有换向器和碳刷,而是使用的位置传感器,主要由永磁体转子,多极绕组定子和位置传感器等组成,位置传感器根据转子的位置磁极,给向邻的定子线圈通电,让定子产生与转子向吸的磁极,就能吸引转子转动,这样重复就能推动电机转动。有刷电机是采用机械换向,外部磁极不动内部线圈动,电机工作时,换向器和线圈一起旋转,碳刷与磁钢都不动,于是换向器和碳刷产生摩擦,完成电流方向切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