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缝钢管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炼钢:根据管材的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钢种和化学成分,进行高温熔炼。 2. 锭坯:将熔炼后的钢水倒入锭模中,冷却后得到钢锭。 3. 轧制:将钢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送入可调整的轧机中进行多道次的轧制,形成管坯。 4. 热:对管坯进行加热和冷却,以调整其力学性能和消除内应力。 5. 精整:对热后的管坯进行精整,包括矫直、修磨、切断等操作,以满足产品尺寸和精度要求。 6. 检验:对管材进行尺寸、外观、性能等方面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7. 包装: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包装,以方便运输和储存。 热轧无缝管再如SPCC-1D表示硬的无光泽精轧冷轧碳素钢薄板。机械结构用钢牌号的表示方法为:S+含碳量+字母代号(CK),其中含碳量用中间值*1表示,字母C表示碳,字母K表示渗碳用钢。如碳结卷板S2C其含碳量为.18-.23%。GB标准材质含义从牌 。Q表示钢材屈服点“屈”字的汉语拼音首位字母,19215等表示屈服点的数值,从化学成分上分,低碳钢牌号Q19Q2Q23Q25Q275牌号越大,含碳量、含锰量越高,其塑性就越稳定。 钢材力学性能是保证钢材 终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制度。在钢管标准中,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规定了拉伸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或屈服点、伸长率)以及硬度、韧性指标,还有用户要求的高、低温性能等。 ①抗拉强度(σb)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在拉断时所承受的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σb),单位为N/mm2(MPa)。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②屈服点(σs) 具有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屈服点。若力发生下降时,则应区分上、下屈服点。屈服点的单位为N/mm2(MPa)。 上屈服点(σsu):试样发生屈服而力 下降前的应力; 下屈服点(σsl):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应力。 屈服点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s--试样拉伸过程中屈服力(恒定),N(牛顿)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③断后伸长率(σ)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后其标距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标距长度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以σ表示,单位为%。计算公式为:σ=(Lh-Lo)/L0* 式中:Lh--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长度,mm; L0--试样原始标距长度,mm。 ④断面收缩率(ψ)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后其缩径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以ψ表示,单位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0--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S1--试样拉断后缩径处的 少横截面积,mm2。 ⑤硬度指标 金属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陷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根据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不同,硬度又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肖氏硬度、显微硬度和高温硬度等。对于管材一般常用的有布氏、洛氏、维氏硬度三种。 A、布氏硬度(HB) 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规定的试验力(F)压入式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L)。布氏硬度值是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以HBS(钢球)表示,单位为N/mm2(MPa)。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F--压入金属试样表面的试验力,N; D--试验用钢球直径,mm; d--压痕平均直径,mm。 测定布氏硬度较准确可靠,但一般HBS只适用于450N/mm2(MPa)以下的金属材料,对于较硬的钢或较薄的板材不适用。在钢管标准中,布氏硬度用途 广,往往以压痕直径d来表示该材料的硬度,既直观,又方便。 无缝钢管在刚生产完的时候表面比较粗糙,因此这就需要对无缝钢管进行抛光,所以无缝钢管一般是要进行抛光的,而且在抛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无缝钢管不同的用途。如果适用于建筑支架的无缝钢管,那么只进行2成抛光就可以,因为无缝钢管支架对表面光亮度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如果用于建筑装饰的话,必须进行8成新的抛光才可以,这样可以满足其表面光亮的要求。 无缝钢管一头封口形成密闭空间,锌液无法到达无缝钢管内壁造成漏镀。这种无缝钢管不利于锌液进入无缝钢管内部,如果无缝钢管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管径较大达到DN100以上及长度较短在0.5m以下可以进行镀锌作业,如果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需要对无缝钢管进行技术修改,或者在无缝钢管密封部位工艺孔,待镀锌工作完成后再进行补孔和镀锌修补工作。 热轧无缝管-GB6479无缝钢管待拆除模板,盒子后将管切断,管口处在穿线前装好护口。3预制:按照设计图好吊钩、螺栓及木砖等预埋件,好固定盒、箱用的卡铁或桥杆等。、箱。根据水平线及墙厚度线测定盒、箱位置,成排、成列的灯具位置应出十字线确定灯具位置。路敷设:3.5.1管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3.5.1.1应根据设计图的管路走向、进行管路敷设,且应沿 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2管子的弯曲不应大于9°,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穴和裂缝,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1.3管路不得有外露现象,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4管路直线段的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3个时,均应装设中间接线盒。5管路经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6管入盒、箱,管口应平齐,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并应一管一孔,孔大小应与管径相吻合。2管路敷设方法:3.5.2.1砌筑墙体内敷设:a砌墙时应配合将波纹管敷设在墙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