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欢迎访问##扬州MKPS0.48-50-3圆形电容器公司 湖南盈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设备等。主要产品有:数字电测仪表,可编程智能仪表,显示型智能电量变送器,多功能电力仪表,网络电力仪表,微机电动机保护装置,凝露控制器、温湿度控制器、智能凝露温湿度控制器、关状态指示仪、关柜智能操控装置、电流互感器过电压保护器、断路器分合闸线圈保护装置、DJR铝合金加热器、EKT柜内空气调节器、GSN/DXN-T/Q高压带电显示、干式(油式)变压器温度控制仪、智能除湿装置等。 本公司全系列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全部符合或优于 标准。公司本着“以人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原则,为客户持续满意的产品及服务。 测量电缆芯线测量电缆芯线与外皮的绝缘,或测量电容器引线与其外壳间的绝缘时,兆欧表的“相线”应与电缆芯线,或电容器的引线脚相连,“地线”应与电缆外皮,或电容器的外壳相连。“屏蔽”接电缆的绝缘纸。转动兆欧表转动兆欧表时,不要忽快忽慢。由于容性元件有一定的充电时间,故在初摇兆欧表时,兆欧表表针指示的电阻值很小,甚至为零,此时不一定说明所测元件绝缘已经损坏。所以应至少摇1min以后,待表针稳定时,读得的数据才是正确值。 我们以控制1轴为例,为大家展示一下回原点,点动,数据表控制,轴信息读取,以及轴信息写入吧。首先我们 行轴回原的操作,在轴回原操作之前,我们需要对轴进行以下回原点的设置。轴回原点设置参数表按照上图设置好轴回原点信息后,我们就可以在程序中轻松进行轴回原点的操作了,如下图所示:轴回原控制梯形图介绍完回原点,那就介绍一下如何进行轴吧,在进行轴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表进行以下设置,设置如下所示:数据表设置如上图设置好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运行F380指令来进行控制了,如下图所示:数据表程序运行以上程序后,我们的控制器会向外部发送10000个脉冲,发送脉冲的频率为2000HZ。 但是脉冲的计算和输出上,由于扫描周期存在,往往也会存在着滞后影响,如果用来控制一些执行机构,比如气缸来动作裁切动作,这样要考虑提前量的补偿问题。提醒一下,如果想用PLC来控制伺服或者步进系统,往往并不需要通过编码器反馈来判断位置,通过一些PLS指令之类的来发出位置脉冲给伺服驱动器,位置环在伺服驱动器内部构成就好,而PLC这边只是一个指令机构,并没有构成位置闭环,当然如果是专门模块控制,使用了NC之类的控制方式,是可以在里边构建位置闭环的。 对于模拟电路的检测,应重点测试直流电压,交流电压和直流电流,如果在检测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直流电压及检测技巧1.放大电路直流电压检测一般的放大电路大多是属于甲类工作状态的,它们的特点是:无论有无信号,流过晶体管的电流平均值不变,反应到各管脚的电流电压值不变,即这类电压无信号与有信号的值是一样的,都等于它的直流静态工作点的电压值。UB=2.322VUC=11.67VUE=1.561VUBE=UB-UE=0.761UCE=UC-UE=9.348按照一般规律,放大状态的硅管的UBE约为0.7V,锗管的UBE约为0.2V,且UCUBUE,所以上面的数据合理。 中电阻R1和R2的取值必须使当输入为+VCC时的三极管可靠地饱和,即有βIbIes在.21中设Vcc=5V,Ies=50mA,β=100,则有Ib0.5mA而Ib=(Vcc-Vbe)/R1-Vbe/R2若取R2=4.7K,则R16.63K,为了使三极管有一定的饱和深度和兼顾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的离散性,一般取R1=3.6K左右即可。若取R1=3.6K,当集成电路控制端为+VCC时,应能至少1.2mA的驱动电流(流过R1的电流)给本驱动电路,而许多集成电路(标准8051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但它的低电平驱动能力则比较强(标准8051单片机I/O口输出低电平能20mA的驱动电流(这里说的是漏电流)),则应该用如.22所示的电路来驱动继电器。 由于两台计算机都有可能改变某一个信息(改变某一位的状态,或是对某一数据字的赋值等),因此就有可能产生矛盾。那么,该信息的 状态由谁来决定呢?显然,由在时序上后执行的来决定。如同我们早就知道的那样,在编写和运行PLC程序时,它每次都是按照扫描周期,由上(地址号为0)而下地(终点是END指令所在行,它地址号)执行程序。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指令改变了同一个寄存器的数值(或是同一个寄存位的状态),其结果是只有 一条指令有效。 同事的疑问是,接触器KM2能可靠吸合自锁吗?他说,按下SB,接触器KM1动作,其常触点KM1闭合后,接触器KM2线圈得电动作,首先断其常闭触点KM2,接触器KM1线圈失电,同时其常触点KM1断,如果此时此刻接触器KM2还没有完全吸合,接触器KM1的常触点已经断,接触器KM2线圈没有电流通过,怎么能保证其可靠自锁呢?我分析一下,同事的疑问聚焦在,与常触点KM2并联的常触点KM1能否保证常KM2自锁后在断,换句话说,常KM2触点先闭合,而后常触点KM1断。 |
|